第四个近代庐江名人是徐方汉,庐江沙溪乡河南村人。曾经留学日本,归国后任保定军官学校汉文教员、安徽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、安徽省参议员、省教育厅视察,兼任省教育会会长,一生致力于安徽的教育事业。
第五个我们要说的庐江名人是吴保初,庐江沙湖山人。与陈三立、谭嗣同、丁惠康赞同维新,时人称为“清末四公子”。
第六个是庐江的诗人:陈诗,他是庐江马厂乡石虎村人。出生于官宦之家,自幼苦学钻研,喜欢诗词。陈诗人如其名,一辈子靠作诗生活,靠卖文及亲友资助为生计,生平诗作甚丰,出版自撰的《藿隐诗草》、《据梧集》、《鹤柴诗存》、《凤台山馆诗抄》、《尊瓠室诗话》、《静照轩笔记》,选编《庐江诗隽》、《庐州诗苑》、《皖雅初集》,编纂《冶父山志》、《安徽通志艺文稿·集部》、《庐江疆域考》等。
第七个庐江名人是刘秉璋,是淮军将领。光绪八年上任浙江巡抚,当法军侵占越南,继而侵犯我东南沿海时,他于宁波设立海防营务处,加强统一调遣,布置沿海防务,沿岸筑长墙、置地雷、封海口,以所有兵轮据险设防。光绪十一年(1885)三月,法舰突入跤门,他命守备发巨炮,击伤法船两艘,法舰败逃金塘山。几天后,法舰又进犯虎蹲山北,再痛击之,火炮击中要舰,法将迷禄当即毙命,法舰仓惶驰逃,不敢再犯。但法军贼心不死,后以小轮窜犯宝山口,他命守将选勇突起击之,法军伤亡惨重。镇海之役,计击沉法舰一艘,重创三艘,火轮、小船多只,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。
第八个就是民族英雄丁汝昌,他是庐江北乡石嘴头村(今石头乡丁家坎)人。丁汝昌从小就吃尽苦头,不满周岁母亲就去世了,跟随父亲和奶奶生活,没读过什么书,后因饥荒父亲饿死。18岁时丁汝昌参加了太平军,后来投降在曾国荃的门下,成为湘军。
同治元年(1862),李鸿章率部到苏南镇压太平军,丁汝昌又随程学启部参战,被编入淮军。不久,调入刘铭传部,领马队营。同治十一年(1872),李鸿章安排丁汝昌办海军,督操炮船。
到了光绪二十年(1894),日本发动了甲午战争,丁汝昌积极主战,九月率北洋舰队护送五轮运兵增援平壤,在回程的鸭绿江口大东沟海面遭日舰截击,他挥舰应战,身受重伤,拒绝进舱养息,创后仍坐在甲板上督战,激励将士“誓死抵御,不稍退避”,重创日军旗舰松岛号等数舰,日本联合舰队气衰力竭,仓惶驶逃。
光绪二十一年(1895)一月,日军分海陆进犯威海卫。当日本陆军攻占摩天岭时,丁汝昌令发排炮,日军死伤枕藉,少将大寺安纯当即毙命。由于众寡悬殊,威海南北两岸炮台相继失守。此后,他据刘公岛多次组织将士反击,击沉敌舰7艘。派员潜水上岸去烟台向清军求援不应,他乃召各统领计议力战解围,亲登靖远舰与敌拼战,冒死突围,击伤两艘日舰。但外籍军官与牛昶炳等部分官兵以势孤难敌,逼其投降,他严辞拒绝,对营务处牛昶说:“吾誓以身殉救此岛民,尔可速将提督印截角作废。”牛诺之。丁汝昌于二月十二日服毒殉国,时年59岁。威海人在刘公岛建“丁公祠”纪念,以昭忠烈。
第九个我们要说说另一个抗日将领,庐江南乡沙湖山的吴长庆。吴长庆是武将,在李鸿章创办淮军时,吴长庆以所部500人组成“庆”字营。在光绪八年(1882),朝鲜内乱,日本发兵出动七艘军舰驶至朝鲜,分兵屯汉城南门外,那时候的朝鲜还是中国的附属国,所以朝鲜就向清政府求援。清政府派吴长庆率师东渡,支援朝鲜,最终平息战乱,赶走了日寇。
吴长庆平息兵成后,留镇汉城,帮助朝鲜建立军队,巩固和加强防御,修治道途,救灾恤民,示以恩信,国人感之。吴长庆由朝鲜回国后,不久(是年7月13日)即病逝。清廷诏建专祠,谥武壮;朝鲜在平壤、汉城建祠纪念,并派员助资同清政府在沙湖山建造吴公庄园。
第十个近代庐江名人是潘鼎新,庐江广寒乡人。潘鼎新是清朝的抗法名将。在法军向清守军刘水福部进攻时,清政府命潘鼎新为湖南巡抚,并在广东广西两线布防。在广西南宁,潘鼎新大败法军于观音桥。潘鼎新随即驻军谅山,扎兵于屯梅、谷松、坚牢等处要隘,与法军初战船头、祗社,获胜。但是清政府面对法军武装侵略,不主张抗击到底,而乞求议和,李鸿章密令潘鼎新“战胜不道,战败则退”,使清军坐失战机,处于防守挨打的被动地位。
后法军攻镇南关,潘鼎新全力防守,并转守为攻,作战时从马上摔下负伤,简单医治后继续指挥战斗,经苦战复拔镇南关,把法军赶到文渊。随即法军又由艽封绕道攻龙州,潘令淮、鄂两军迎击,法军退,又令冯子材、苏元春二军驻防扣坡。三月,法军从北宁调兵三千至谅山,派越夫万人运子弹粮食,扬言初八攻龙州。潘鼎新即会商诸将,采取先发制人,令冯部初四日出关攻文渊,王孝祺军副之,蒋宗汉、陈嘉二军分起设伏,苏元春军在关外往来援应,并诱敌深入,淮、鄂各军居中截击。
冯、王二军进战,自山后攀崖越险,破敌两垒,尽毙守敌。初七日,法军分三路攻镇南关,激战两昼夜,法军大败溃逃,沿阵尸横遍野,清军夺其辎重,奋起追击,初十日克文渊,次日进驻巴平。追蹑至谅山城下,潘鼎新骑马指挥攻城,十三日克谅山,急率淮、鄂二军追击,连克观音桥、屯梅二要隘,十七日克谷松。不料这日夜龙州送到潘鼎新被革职谕旨,十八日他回京山交卸,曾作悲歌“兄弟一军归故里,河山百战送蛮夷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