嗔恚
又作嗔,指仇視、怨恨和損害他人的心理。《大乘五蘊論》中說:“云何為嗔?謂於有情樂作損害為性。”
基本介紹
中文名:嗔恚嗔::怒恚:恨,怒拼音:chēn huì
內容,出處,對治方法,
內容嗔恚 chēn huì 嗔:怒,生氣 ;恚:恨,怒。 《成唯識論》中則說:“嗔者,於苦、苦具,憎恚為性,能障無嗔,不安穩性,惡行所依為業。”嗔是佛教所說的根本煩惱之一,與貪和痴一起被稱為“三毒”。出處瑜伽八卷十六頁云:云何嗔恚?謂於他起害欲樂,起染污心,若於他起害欲樂決定方便,及於彼究竟中,所有意樂。二解 法蘊足論八卷十四頁云:云何嗔恚?謂於諸有情,欲為損害;內懷栽杌,乃至現為過患。總名嗔恚。FROM:【《法相辭典》朱芾煌 編】嗔的產生與作用與貪正好相反。貪是由對事物的喜好而產生無厭足地追求、占有的心理欲望,嗔卻是由對眾生或事物的厭惡而產生憤恨、惱怒的心理和情緒。佛教認為對違背自己心愿的他人或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,會使眾生身心產生熱惱、不安等精神作用,對佛道之修行是十分有害的。因而佛教把嗔看作是修行的大敵。對佛教修行所言是這樣,如果是對他人或社會而言,則嗔的危害更大。因嗔怒他人而起仇恨之心,便會發生爭鬥,或導致互相殘殺,輕者危害一家一村,重則使整個社會,乃致使整個國家陷入災難,因而《大智度論》卷十四中說,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、其咎最深,也是各種心病中最難治的。嗔恚對治方法要心懷慈悲和智慧,因為對方正在受煩惱的煎熬。要內心充滿慈悲,把他當作你親愛的兄弟,在打坐時,專注在慈悲的感受上。要散發慈悲心於整個世界,唯有慈悲才能化解嗔恨。
相關詞條
嗔恚因嗔怒他人而起仇恨之心,便會發生爭鬥,或導致互相殘殺,輕者危害一家一村,重則使整個社會,乃致使整個國家陷入災難,因而《大智度論》卷十四中說,嗔恚是三毒中最...
嗔恚心嗔恚心,讀音是chēn huì xīn,漢語辭彙,解釋為嗔心。...... 嗔恚心,讀音是chēn huì xīn,漢語辭彙,解釋為嗔心。目錄 1 詞條信息 2 詞條解釋 3 產生原因...
猛利嗔恚佛學術語,謂諸有情,於世間一切違逆之境,不能安心忍受,而但忿怒嗔恚,不知止息。由此惡行,所以輪迴諸趣也。1 ...
嗔恚海《嗔恚海》是連載在起點中文網的網路小說,作者是不知蝶舞。...... 《嗔恚海》是連載在起點中文網的網路小說,作者是不知蝶舞。中文名 嗔恚海 作者 不知蝶舞 ...
嗔恚三種發相【嗔恚三種發相】 [出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] 一非理嗔相謂行人修禪定時。嗔覺欻然而起。無問是理非理。他犯不犯。無故而發嗔恚。障諸禪定。是為非理嗔相...
嗔戒嗔,又名嗔恚、嗔怒、恚、怒。違己情有情生,起憎恚,有怨恨情。與貪、痴兩者因荼毒眾生身心甚劇,妨害修道,共為三毒。...
嗔恚身縛嗔恚身縛,chēn huì shēn fù,佛學術語,(術語)見四縛條,出自三藏法數。...... 嗔恚身縛,chēn huì shēn fù,佛學術語,(術語)見四縛條,出自三藏法數。...
嗔恚之朱顏愛情嗔恚之朱顏內容簡介 編輯 總想寫一個決絕的女子,應該是要嬌俏而任性,驕傲得不受一絲侵謔。 終是犯了嗔戒,執念如此,只是誤人誤已,人性使然……...
現嗔恚相《現嗔恚相》是佛學著作,屬於三藏法數。...... 修忍辱忍辱是一種修行也是智《現嗔恚相》慧△清淨心是由戒定中來的,故修定必先修忍,六度中忍辱列為第三,忍是...
貪嗔痴慢疑(2)嗔恚蓋(pratigha-a^varan!a)︰謂眾生或於違情境上,或追憶他人惱我及惱我親而生忿怒,以此嗔恚能覆心識,令禪定善法不能發生,故名嗔恚蓋。...
嗔心嗔心是一個佛教術語。三毒之一。嗔恚之心也。三毒中此為最惡。...... 嗔恚之心也。三毒中此為最惡。資持記下四之一曰:‘華嚴雲:一念嗔心起,百萬障門開...
貪嗔貪嗔,漢語詞語,拼音tān chēn,意思是謂貪慾與嗔恚。...... 佛教語。謂貪慾與嗔恚。《敦煌變文集·妙法蓮華經講經文》:“貪嗔煩惱昏沉,也似睡夢何別。”元 石...
貪嗔痴又作嗔怒、嗔恚等,指仇視、怨恨和損害他人的心理,或者詆毀、抹黑其他宗教等等行為。《大乘五蘊論》中說:“云何為嗔?謂於有情樂作損害為性。”《成唯識論》中則...
現嗔恚相O《現嗔恚相》是佛學著作,屬於三藏法數。...... 修忍辱忍辱是一種修行也是智《現嗔恚相》慧△清淨心是由戒定中來的,故修定必先修忍,六度中忍辱列為第三,忍是...
十善九不嗔恚。 十不邪見。此中前三名身業。中四名口業。後三名意業。業者。事也。若持而不犯。則為十善。若犯而不持。則為十惡。...
忍辱這樣觀空,萬惡的嗔恚心就無處發生了。 第五,慈忍。菩薩每逢辱境到來時,不但不生嗔恨心,反而發大慈悲心,哀憐憫念:“此人實在愚痴可憐,無理取鬧,妄生枝節...
上古凶劍出自五戒十善第九善:不嗔恚,不嗔恚者,謂不生忿怒之心,嗔恨於人,即是止嗔之善。既不嗔恚,當行慈忍之善也。 <<大乘五蘊論》中說:“云何為嗔?謂於有情樂...
果報(漢語詞語)第九、嗔恚之因果,恚嗔之罪,亦令眾生墮三惡道。若生人中。得二種果報:一者常被他人求其長短。二者常被於他之所惱害。 一、何故嗔恚墮於地獄? 答:緣嗔...
熱門詞條
天界
遙控車
雲豹
賞月
盛世寵妃
不完美
台北國際動漫節
新概念英語
Utb
國賓
我的老婆是賭聖
魏巍
銅盤烤肉
外鄉人
葡萄籽
楊貴妃秘史
學舌鳥
郵政
羅瑩雪
等差數列
擁抱你的微笑
視覺藝術
Falling Slowly
烈火之炎
戲說台灣福星土地公
吸乳器
鹿港文武廟
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