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是,我们常说,结拜就是“拜把子”。要说拜天拜地拜二爷都好理解,这个“拜把子”是何意呢?“把子”是人还是物,为何要拜呢?
拜把子,最早在曹雪芹的《红楼梦》中出现。
我一个女孩儿家,知道什么粉头面头的!姨奶奶犯不着来骂我,我又不是姨奶奶买的梅香,拜把子都是奴才罢哩!
这是芳官损赵姨娘的话,这里可以发现,“拜把子”在当时属于底层人的活动,上层人压根看不起。这是事实,如论羊左还是刘关张,亦或是108将和瓦岗之辈,他们在结拜时,的确是底层。
曹雪芹生活在康乾时代,这说明,至迟在康熙时,就有了“拜把子”。
众所周知,湖南、湖北、四川和重庆等地有一种组织哥老会,据说是明末清初时,郑成功所创建。在四川,哥老会也叫袍哥会。哥老会中的大哥,也就是常说的龙头老大,叫“舵把子”。
舵用于掌控船的行驶方向,早先就是类似于船桨的东西,放在船尾,汉代出土的陶船上,就有这种装备。后来舵改进,像方向盘一样,放在船头。
不管哪一种,舵的作用都很明显,那就是控制船的方向,和领头人的作用一样,所以人们渐渐用“掌舵人”来比喻领头人。舵有舵柄,也叫把子,使用时要握着舵把子,所以人们又用“舵把子”来比喻老大。
当时底层人文化水平很低,大多数都是大字不识几个,所以大家慢慢就把“舵把子”省略成了“把子”。结拜时,大家要排好顺序,规定好谁是老大,所以结拜就叫成了“拜把子”。至今还有“扛把子”、“干把子”“把兄弟”之说,其意思都一样。
图文来源于 摄诗文史版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